【一】体育部概况:
2008年4月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体育部是在原北京机械工业学院体育教研室和北京信息工程学院体育教研室、基础二部体育组的基础上,于2006年12月合并成立。
体育部机构设置:第一体育教研室、第二体育教研室、部办公室、场地器材管理室。体育教学区有:清河小营校区、健翔桥校区、清河校区。
体育工作是学校培养人才和“五个环境”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纳入到学校的“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我们本着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形成特色的工作思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体育总局、北京市教委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及《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有关精神。在学校主管领导的统一领导下,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健康第一、终身受益”的指导思想。营造人人重视体育、参加体育锻炼、崇尚健康生活的体育文化氛围。
【二】主要职能:
体育部承担着全校的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群体活动及体育科研等工作。师资队伍朝气蓬勃,教师中有多年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也有研究生刚毕业的年轻教师。形成老带新、新学老的良性传帮带传统环境,取得较好教学效果。在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和体育部全体教职工共同努力下,体育部建设现已初具规模。
【三】教师队伍:
目前体育部现有教职员工33名,其中29名教师中,高级职称7人,占教师总人数的23%;中级18人,占教师总人数的63%;初级4人,占教师总人数的13%;在学历上:硕士研究生8人,占教师总人数的27%;本科21人,占教师总人数的77%;在年龄上:35岁以下3人,36-50岁18人,50岁以上8人,平均年龄45岁。在传统体育、篮球、足球、排球、网球、游泳、毽球、柔道、田径等项目上,拥有国家级裁判2人,国家一级裁判11人,国家二级裁判16人。27%的教师是研究生毕业,90%的教师完成了研究生主要课程班的学习,并取得结业证书。
【四】课程设置:
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4个学期共计128学时的体育必修课程,每学期16周,每周2学时,共64学时。
根据国家教委“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要求,和学校人才培养计划,在体育课程开设上我们遵循“强化课内,增强课外,培养兴趣,注重健身”的原则调整体育教学计划。将体育通识教育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体育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和第二课堂(素质教育专项)两部分组成,《大学体育》必修课安排在一、二年级进行,内容进行了适当地调整,第一学期以身体活动基本能力及民族传统体育为主要内容,第二学期以武术为主。二年级以充分尊重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及终身体育发展的需要,在原有选项内容中,精选了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排球、足球、轮滑、散打、跆拳道、柔道、毽球等12个项目为选项课。增强了课程内容体系的实效性、地域性,提高了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将原来只有三、四年级的选修课调整为1-4个年级。通识公选课对全校本科生开设了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网球、形体、健美、柔道、羽毛球、拳击、毽球、桥牌、摄影、等项目,共12门课程,满足部分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增加了第二课堂(素质教育专项)的开设。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的要求,加强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将体育健康达标列入第二课堂。体质健康达标测试作为学生必修的体育课程和素质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评分来监测学生体质状况,是学生毕业、获得毕业资格审核通过的必要条件之一。
【五】体育设施:
体育部现有用于公共体育教学、群体活动、课外运动训练的场地约57444平方米,以2017年底在校学生:研究生1250人;本科生10960人,学生人均体育活动场地约为4.88平方米。其中小营校区,总面积为:31206平方米。有标准的400米塑胶跑道田径场、人造足球草坪一块、看台、主席台,10块塑胶篮球场、4块塑胶排球场、3块塑胶网球场、室内综合气膜馆一座(占地936平方米);健翔桥校区,总面积为:19279平方米,有300米的田径场地,8块塑胶篮球场、排球场和网球场套用塑胶场地一块、大学生活动馆一座(占地523平方米);清河校区,总面积为:8728.5平方米,有200米的田径场地,6块塑胶篮球场、1块塑胶排球场、1块塑胶网球场、室内综合木膜馆一座(占地711.5平方米),除此之外酒仙桥校区有室外运动场401平方米。目前我校体育场馆在满足体育教学的同时,主要针对我校学生运动队、社团及教师课外体育活动等开放。小营、健翔桥、清河三个校区运动场都建有室外健身器材。学生、教师及校园周边市民都有锻炼的场所。开放校内体育资源,能最大程度提高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的利用率,对于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六】群体活动:
1、课外体育活动:
我校群体活动蓬勃开展,每年举办的足、篮、排(或乒乓球、羽毛球)三球联赛比赛已形成传统,成为我校体育竞赛中时间最长、参与人数众多、最受师生关注与喜爱的群众性体育活动。除此之外,每年举行多项体育比赛:如跳绳比赛、拔河比赛、登山比赛、五子棋比赛、趣味运动会等活动,极大的丰富了校园业余文化生活,也使师生从体育竞赛的参与中得到锻炼,通过竞赛体现了良好的团队精神,加深了师生对体育精神的理解,同时也为师生提高运动水平和赛事组织能力提供了平台。
① 三球联赛
② 社团活动
柔道社团的活动片段,教练员是前国家柔道队世界冠军徐丽丽老师,2014年来校任教后就组建了柔道社团并免费为学校教职工的子女开设柔道辅导班,传授柔道精神。
藤毽球是我校的新兴项目,在青年教师王涛老师(原北京市传统体育毽球项目比赛冠军)的带领下正在蓬勃开展。
【七】竞赛活动:
1、校内运动竞赛:
每年一次的学校田径运动会和一年一次的新生运动会是全校性体育活动。全校师生广泛参与,踊跃参赛。平均每年参赛的有28支代表队,平均直接参赛的师生有2000多人,极大地鼓舞了师生的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丰富了师生的业余生活。
2、校外运动竞赛:
学校运动队成绩显著:我校运动队的日常训练和管理根据各自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而多数运动队采取体育俱乐部、社团的方式,在每次参加北京市有关比赛前一个月集中进行强化训练。2016年我校承办了“首都高校第八届秋季学生田径运动会”,并获得“最佳承办奖”。 各类项目的单项比赛中获得第一名25人次;第二名12人次;第三名20人次;第四-八名95人次。
2015年荣获了北京市教委颁发的“朝阳杯优胜奖”奖牌,2017年荣获了北京市教委颁发的“朝阳杯优胜校”奖牌。